分类
校友录 校园

学生故事| 我经历的“罗村惊魂夜”

是年8月,拿着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游戏设计研究生项目录取通知的Elvis同学,正和两位小伙伴赶赴校园,兴致勃勃的一行人却在这一夜经历了始料未及的“罗村惊魂夜”……

夜色渐浓,我的心里却是风和日丽。经过超过三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小明、小华和我终于来到了未来两年的栖身之所——RIT。看了一眼调过时差的手表,已经快晚上12点了,当务之急是打车去定好的民宿睡一觉。坐上了Uber, 和司机小哥一路聊天,到了民宿附近。然而,下了车的我们却迷路了。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只是我们惊魂之夜的开始。

第一劫 人地两生 喜忧参半

因为初来乍到,我和兄弟们都不太清楚美国地址的表述(一般是门牌号+街名),而恰巧我们租的民宿还在隐蔽的街角,也没有写门牌号。结果我们沿着街道又来回走了200米也没找到地方。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个时候一个穿着邋遢牙齿泛黄的人飘到了我们身边(所以说半夜一定不要在downtown乱晃),谦虚而保守的估计大概是个流浪汉了。在我还在懵逼的时候,那个流浪汉已经口齿模糊地向我们搭话了,这时,我灵光一闪,对他摆出一副一脸懵的表情故意蹩脚地说道“Sorry, I cannot understand you”。边说边低着头,迈步向着来时的方向离开 (说起来如果在之前下载了Tigersafe,就没这么多事儿了)。似乎走了一小会儿,抬头看时已经到了刚刚下车的地方。而这时,目光所及之处,一个干净帅气的小哥向我们走了过来,他也是帮我们渡过此劫的第一个贵人——小J。

小J关切地对我们问到拿着行李在街上来回徘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时,我才认出他是我们当时下车时,坐在街对面石阶上的小哥。我试探性地向他讲述了我们当前的困境。最后在小J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找到了民宿的大门。在最后道别之前,我问出了最后的疑问:“都快凌晨了,你坐在路边是为啥呀?”小J回答我:“ROC的Downtown晚上不太平,我有的时候会在这里守一段时间,帮助他人,维持秩序。”不知道读到这的你觉得小J如何,但当时的我发自内心的觉得J哥太帅了!

第二劫 一门之隔 咫尺天涯

来到民宿的大门前,接下来就是订好民宿的小明的表演时间了。一段时间后,民宿的大门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打开,小明也停下了动作。见此情形,我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夜更深了。在我们三人研究之后,算是了解了目前的情况。简而言之,小明预定民宿后,房东并没有与小明进一步沟通并告知房号和密码,而租房APP提供的字符“确认码”明显是打不开大门的数字锁的。看着小华和小明开始尝试通过租房APP和电话联系房东,一旁的我只觉得不管怎样都要先进大门,不然保不齐又会有什么人飘过来。于是我借着路灯的微光捣鼓起了大门的数字锁(指尝试锁的其他功能,不是撬锁哈)。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小华和小明依旧联系不上房东,而我也毫无进展。在我们不知所措且近乎绝望的时刻,浓稠的黑夜里赫然亮起一道温暖的光,是民宿大堂的灯亮了。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中年男子,A哥。我们向A哥讲了我们目前的困境后,便终于进入了民宿的大堂里。回头看向锁上的大门,虽然和从门外看没什么不同,但悬着的心似乎又降了下来。

和A哥简单交流后了解到,原来A哥白天在ROC机场干活儿,夜里在这儿协助管理整栋民宿。他刚刚听到了门前的动静才发现了我们。不过难顶的是似乎只有我们租的那个房间不归A哥管理,他既没有钥匙,也不认识那间房的房东。我们看到一众房门之中那特立独行的数字锁,自然也懂得了这间房的非凡之处。不过不管怎么说,进到了民宿里至少人已经安全了。

第三“解”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A哥见我们进不去房门,干脆也留在了大堂陪我们聊天。他还帮我们直接联系了租房APP的客服寻求解决办法,不过总的来说,今晚住进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于是长夜漫漫,我们便和A哥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此时的我心情已经释然了,心里想着一晚能得两位贵人相助,已经够可以了,还睡什么床?地铺不香吗?而就在我这么想着的时候,小明的一句话告诉我,我们还可以再大胆一点。小明说:“*表示激动的粗口*!David回我了,他过来带我们找地方住!”是的,在我之前在大门前捣鼓门锁时,小明也联系了RIT的David教授。我们都没想到在凌晨两点之际,我们能联系上David甚至还能得到他的帮助。于是,David教授载着我们和行李几经波折,最终于凌晨3点找到了宾馆。我们一行三人也躺在柔软的床铺上结束了这惊魂一夜。

后记

还有温馨小提示

目前一切安好,现已经适应留学新生活。总的来说,我觉得对于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保障还是很到位的,但是反而可能要担心晚上回公寓被野鹿“突袭”。平时我在学校远远看到有小鹿儿感到很可爱,但有一天回宿舍时,前方10米就突然有一只小鹿从两旁的树丛中跑出。这些小惊吓也许就是与大自然为伴的“代价”吧。

罗切斯特校区遇见的小鹿们

【贴心小提示】:

  1.  如需长途跋涉前往罗切斯特,请尽量与人同行
  2. 不论何时,尽量避免半夜在市区走动
  3. 一定注意要电话畅通,并开通国际漫游!我们当晚有出现开通国际漫游的安卓手机打不了电话的情况。
  4. 准备好出行工具Uber或其他
  5.  准备好安全保障工具Tigersafe或其他
  6. 在前往罗切斯特之前一定要确认好住所情况(民宿的话一定要在与房东沟通后拿到房间号和密码),一定要与房东或公寓管理员取得联系。
  7.  相信RIT的老师,和老师打好关系,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
分类
校友录

RIT校友故事| 43岁赴美读硕、毕业,人生全新体验

赴美留学,不仅仅是10来岁或20来岁年轻人可以追求的事,即使是已经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的人,只要认为自己有需要增加知识,都可以再次踏进随时为你敞开的校门。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通过“RITx彼岸教育”入读商业分析项目,并决定从线上课程转到线下课程,毅然来到美国罗切斯特主校上课的43岁学长——张勇。在众多后期可赴美学习的硕士项目中,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商业分析硕士(RIT MSBA)备受商科学生关注。


作为一个商科STEM专业,它既在课程上对商科同学非常友好,又能帮同学们在赴美毕业后拿到3年OPT,在就业方面享受和理科毕业生一样的福利。


第一位“吃螃蟹”的学长顺利毕业

作为彼岸教育xRIT商业分析项目第一位赴美国学习的同学,张勇在今年春天特意在校园内拍摄过一段视频,介绍自己的学习状态,鼓励各位学弟学妹们新学期加油。

作为第一位“吃螃蟹”的学长,在赴美过程中,其实他的心中也曾有很多忐忑和不确定。

申请签证、办理住宿、线下选课……每一个事项都显得棘手而陌生,幸而都一一顺利完成过来。为了更好地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过渡,张同学持续和教务老师保持联络,随时咨询遇到的问题。

也许是离开校园太久了,一开始的时候还不太适应,张学长的话来说,就是初到学校时还是“心里没底”,被同学们到上课那快速统一的操作“震惊”,但是功夫最怕有心人,其实年龄从来不是学习的门槛,那道门槛是自己的恐惧和退缩,只要自己勇敢抬脚,跨过门槛就是时间的问题。到后来,张学长就拿到了4门课程拿到全A的好成绩,背后付出的是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决心。

张同学和RIT教授们合影

张勇学长已于今年顺利毕业。许多RIT教授们也被中国同学的求学精神打动,不仅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张同学帮助,甚至为他录制了毕业视频,分享给来自彼岸教育的RIT学生们。

张勇同学毕业照片

教授鼓励大家,未来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RIT校园参加毕业典礼,获得人生中一次难忘的里程碑式体验。

张勇学长从RIT毕业后会继续留美工作,商业分析项目属于STEM项目,毕业后能有一共三年的OPT,在大数据时代,商业分析人才是每个有雄心的企业都争相拥有的,祝愿张学长能在美国开辟更灿烂的职业生涯。


关于RIT商业分析硕士

近年来,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简称BA)逐渐成为商科的“网红”专业,各大知名院校也开始纷纷设立相关学位。

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商业分析硕士(RIT MSBA)项目根据市场需求,联合世界名企,从商业分析最为核心的这三个方面入手设计课程内容,用前沿案例和真实企业数据,全面提升在职人士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职场竞争力。

RIT合作企业

攻读RIT MSBA的课程,可以帮助各行业的职场人士学习到如何以优化商业运营为出发点,通过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和编程技术,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

学生们掌握的商业分析技能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分析技能,也不仅仅针对某个单一领域,它所能应用的场景非常多元:

业务层面-业务分析:针对某一条业务线进行数据+业务的分析。

公司层面-经营分析:通过对公司收入,成本,经营效率,业绩等方面的监控和分析,基于整体经营战略,寻找提高运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的方式。

行业层面-行业与战略分析:通过研究宏观环境对于公司所在行业的影响,做出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根据对行业的分析、竞对研究以及公司内部需求等内外因素,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分类
校友录

RIT中国学生故事| 成为CSSA主席的游戏设计专业学姐

相信很多中国留学生对RIT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都不陌生,毕竟很多同学刚来入学的时候都曾受到CSSA的温暖接机服务。那么CSSA的主席是谁呢?她在RIT在读什么项目?今天,我们“RIT中国学生故事”系列的主角就是她——Runi学姐——CSSA主席。

Runi学姐自述:

入学过程

从小爱游戏 立志把兴趣变成专业

我从小到大都很喜欢玩游戏,非常喜欢游戏中精致的场景,也在高中的时候尝试接触过一些游戏开发的内容,所以我在留学前就已经确定好自己未来想在游戏行业从事开发相关的工作,RIT的游戏设计与开发项目在美国排名非常好,再加上RIT的Co-op又能让同学们实际参与工作,积累工作经验,所以就选择了RIT的这个项目。

留学心得

留学就该尽情体验,遇到难题就应尽力寻求帮助留学生活很有意思。刚到学校的Orientation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RIT,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RIT有很多不同的社团,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学校官方College Activity Board每周也会举行有意思的活动,例如电影放映、绘画等等。 当然也有挑战,幸好能寻求帮助的渠道不少。刚来RIT的时候对于写作课还是比较头疼,但是RIT有Writing center帮助同学们修改作文提高英语水平,很多课也可以去tutor center寻求助教的帮助。还有遇到困难即是可以与学姐学长、教授、老师们沟通,这些都帮助我顺利度过了这两年的留学生活。

图片
League of RIT举办的英雄联盟观赛活动留影

在RIT成长

成为CSSA主席

我刚来RIT的时候是RIT CSSA提供了接机服务,志愿者还带我去了超市采购生活用品。在那我也就想加入CSSA,帮助其他同学。刚好每年的秋季开学CSSA也都会招新的成员,我也递交了申请,通过了面试成为了CSSA的一份子。

今年换届的时候我也向前主席自荐,最后在其他CSSA成员的认同下,成为了本届的主席。 

RIT CSSA主要的目的是帮助中国留学生,解决大家平时在学校或在罗村生活的问题,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为大家举办活动。目前我们CSSA主要在运营罗切斯特理工CSSA公众号,微信群,Discord社群,也在筹备国庆烧烤活动。在运营的时候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组织的知识,也交到了很多新的朋友。每一次活动后也都有所反思进步。希望在未来我们CSSA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活动。

图片
去年CSSA的中秋迎新活动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在学校免费给中国同学发月饼!现场不仅有中国学生,也来了很多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还在晚上在线上举办了游戏夜。

给学弟学妹的话

如果你也对游戏设计感兴趣……

在出国前可以在网上了解一下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例如是游戏设计还是游戏开发,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RIT官网的课程设置。有实力的同学也可以在留学前开始尝试去做自己的游戏。在加入RIT后,也是需要自己有较强的驱动力,在课外的时候,开发自己的游戏,提前准备作品集,为未来找工作准备。 

从我本人的经验中体会到,RIT的课程设置偏向就业导向,绝大多数的专业课的产出都有可能成为同学们在未来找工作时的项目。学校的很多专业也设置有Co-op的要求,RIT本身也和很多企业有合作,在就业时会更方便找工作。学校的Career center每周也会举办与找工作相关的讲座或者活动。

图片
在校园招聘会上

给学弟学妹们参加招聘会时的建议:去招聘会前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资料,也要了解会有哪些公司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问、给公司人员留下印象。除此之外,尽量还要提早到,与大部队错峰,要不然可能就得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和公司的工作人员聊上。


Runi学姐的故事分享到这里,期待学姐在CSSA继续发挥所长,让更多来RIT留学的中国学子快速找到家的感觉!对RIT CSSA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公众号:RITCSSA

分类
校友录

CS学长分享求职经历 回忆初入学的“冲突事件” |RIT校友故事

本期分享的RIT校友也是一名CS专业的校友,Victor。Victor学长本科在中国就读,半途才爱上了编程,然后毅然决定来美留学,如今在湾区工作,巧的是,他和妻子从本科相识,曾一起在台湾作为交换生学习一段时间,最后又和他决定一起来RIT,所以夫妻二人都是RIT的校友。他给大家带来实用的留学建议,一段宿舍往事也有意思哦。

Victor
2012年入学RIT 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所在公司】:DoorDash
【职位】:Software Engineer
【工作内容】:主要是作为程序员,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DoorDash软件的各个功能。

RIT入学经历

· 曾经犹豫,最终因为兴趣带入门

· 在RIT读CS奖学金一般挺高

我本科在北京科技大学就读,也是读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四的时候去台北科技大学交换过一个学期,也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当年是大类招生,前两年都是学基础课程。大三分专业,我选的计算机,只因为当年家人觉得工科专业里面计算机的发展比较快,前景比较好。当时其实我的兴趣并没有这么大,但是机缘巧合到台湾交换了之后,教学模式跟大陆很不一样,让我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也坚定了这个专业和出国深造的打算。

本科毕业了之后为留学准备了一年,在寻找大学时觉得RIT的CS专业排名高,奖学金也不错(没记错的是,只要GPA大于3 ,就有40%的奖学金),而且罗切斯特的生活成本负担不太大,于是选择了RIT,最终在2012年入读。

Victor学长与同为RIT校友的妻子

留学生活

· CS的学业比较繁忙

· 做助教好处多

RIT校园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但留学的第一年特别需要适应,毕竟所有事情都是新的。幸好当时得到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比如因为我没有车,就带着我去了不少地方。虽然适应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碰,但是可以跟外国同学多交流,是一种挺特别的体验。比如你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RIT有很好的中国和外国社团,都是很好拓展人脉的地方。

当然CS的学业压力还是蛮大的,那时候经常熬夜赶作业。我当时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同时我也是助教,可以出入教授的实验室,这也成了我学习的地方。非常建议来读研究生的学生当助教、TA或Grader,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能有额外属于自己的“自修室”。

对于住的地方,学校宿舍我还是十分推荐的,但是要提前申请。第一是便宜,我住的是Rivernoll,每人每月大概400(水电暖网洗衣房全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上学前一两年确实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第二是离学校近,我走路5分钟就到计算机楼,而且这样如果在学校/图书馆待晚了回家也很快很安全。

这里插播一段挺难忘的宿舍“冲突事件”:

“宿舍冲突”

我在学校宿舍住了3个学期,分别和黑人同学,白人同学,和亚裔(越南)同学住。我住的宿舍里有一个单人间,一个双人间。我是住单人间。

记得我和那位黑人同学第一天就起了“冲突”。因为我是国际学生,所以我会比他们早到宿舍。宿舍的规则是先到的可以先选房间,所以我就选了单人间。第二天早上7点多,黑人同学就急促地敲我的房门,说为什么占了他的房间,他在这里住了3年了。我解释了一下原因和官方的信息,他就拉着我要去学校问清楚。我当时是稍微有点慌的,因为他们全家都来了(帮他搬家具),他也很生气。但是最后我们到了学校宿舍管理的地方,说清楚了之后,就没事了。他其实是个很nice的人,平时也非常喜欢跟我交流(因为我是CS的就老让我帮他修电脑 = = )。

在校时加入RIT华人篮球队

实习与就业

· 就业两条重要的路:实习转正,内部推荐

我很建议大家积极地找实习,而且在RIT也比较方便找实习。每年的Career Fair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RIT的优势在于实习工作机会,业界都是有名气的。Career Fair规模也很大,即使面试没通过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经验。

CS的专业对口性非常强。Career Fair里大部分的公司都会在招CS的学生。只要准备好就有很多机会。CS课程(BS+MS)对职业发展和规划都很有帮助,业界都很认可。我觉得在美国的话,就业还是看面试的实力,学校排名高低等占比不算非常大(除非是真的最有名的几十所)。

毕业以后我先是在罗切斯特Celero Software(现在叫Calero-MDSL)做Software Engineer。我是在这家公司先做的带薪实习,然后顺利转正。前后一共工作了大概4年。这家公司是本地公司,是提供Software Solution给大公司帮员工做电信Invoice Processing的,在本地是龙头企业。

我抽到了H1b,而我从一开始就希望以后在湾区(硅谷)发展,于是开始计划跳槽,而且湾区对cs专业的机会也更多。

当时是找朋友帮忙内推,就顺利进入了DoorDash。我在这里的职位仍然是软件工程师,工作也完全对口,工作内容我也非常喜欢。

RIT校友在西雅图相聚

希望留美的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

RIT的总体名气虽然没有很多大学校大,但是综合水准特别高,特别是实习率,我的亲身感受也是这样。同时也比较容易申请,专业课程过硬,城市比较peace,都是对留学有好处的。

Rochester地理位置其实不错,离多伦多,纽约这些大城市也不算非常远。

实习工作机会都是遍布全国的,毕业后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城市。

头一两年可以试试住学校的宿舍。在没有车之前,价钱适中而且上学方便。

分类
校友录 综合新闻

RIT桑德斯商学院校友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RIT桑德斯商学院校友Erblin Ribari ’17 MBA(金融)被评为第七届年度《福布斯》30 位 30 岁以下欧洲青年企业家和领导者,表彰他们对促进当今商业和社会发展的努力。

Ribari目前是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应用程序dua.com 的首席财务官,该应用程序提供配对和支付服务,支持点对点交易。项目已经获得 475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项目价值 3200 万美元,拥有 13 万活跃用户。Ribari 从RIT桑德斯商学院读完 MBA 后,开始投入对dua.com的孵化。

“我很荣幸被《福布斯》评为金融领域的新兴代表人士之一,”Ribari 表示,“走到这一步需要经过大量的努力、失败、自我怀疑、自我反省和毅力。这是我旅程中的一次检验,证实了我迄今为止的努力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Ribari 对金融的兴趣出现在 2007-08 年的金融危机期间。“我开始关注华尔街,希望了解金融世界错综复杂的运作方式,”他回忆道。

几年后,他加入了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按照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标准,他的表现超越了标准普尔 500 指数。后来,他成为了价值数百万美元项目的管理者,并为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投资、技术和政府机构等多个组织的发展和成功做出了贡献。基于在金融和社会包容方面的贡献,Ribari在美国的各种商业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英国获得沃伦巴菲特奖学金,并担任联合国亚洲和平大使,致力于社会进步和平等全世界。

在推出两年之内,dua.com 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安装超过 100 万次、用户互动20 亿次以及全球阿尔巴尼亚语言用户的消息交流5000 万次,成为阿尔巴尼亚语地区增长最快的中介服务提供商。

“我们正在将我们的解决方案扩展到该地区的更多国家,这是 dua 的全球战略。”Ribari 说。

他还回顾了他在RIT桑德斯商学院度过的重要时光,“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方面不遗余力”。

“在商学院期间,我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并结识了一些非常独特的人,他们塑造了我对未来的看法和人生观。”Ribari 回忆道,“课程要求学生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走上自我发现和探索的道路。无论是教授、教职员工还是低年级学生,我发现谁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些东西, RIT 通过其在项目和设施方面优异的多样化使其成为可能。”最终,在RIT通过Bloomberg Terminal、Simone创新和创业中心、职业服务和带薪实习项目、招聘会以及众多专业和文化活动等“无限”资源,Ribari 被全国四个不同的实习项目录用。

“无论我说什么,都不足以道尽 RIT 对我的意义,”他说,“它向所有有才华的人敞开大门,无论种族、宗教、性别或民族。学校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彼此相似而非’水火不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目标并收获了知识之外的好东西——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在RIT的经历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即改变掌握在我手中,并且成功并非一定指更好的成绩,而是与那些触动我们生活的人建立牢不可破的纽带,并成为一个能超越困境、面带微笑的人。”他总结道。

分类
校友录

RIT中国校友在美国创立珍珠奶茶连锁店

茶文化,乃至奶茶文化,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世界。来自中国的RIT校友Yijia Li,Zining Chen和Tian Tian以及他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创的“太极茶”品牌正在美国快速扩张。

Zining Chen和Tian Tian毕业于RIT广告与公共关系本科项目和创业硕士项目,Yijia Li毕业于RIT金融本科项目,于2015年开创“太极茶”品牌。如今,这家总部位于罗切斯特的连锁奶茶店,已在美国迅速扩张,太极茶品牌下的第一家加盟店于 2017 年在纽约州布法罗开业。2018 年,他们在罗彻斯特大学城地段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发展至今全美正在运行的门店大约20家,包括芝加哥、亚特兰大、田纳西州、马里兰州、密西根州等等,并且更多分店正在开设中。

Chen介绍到,珍珠奶茶其实并非他们唯一引进罗切斯特的亚洲食物,太极茶还引进了Poke bowl(波奇碗),Sushi Burrito(寿司手卷)和日本拉面等等。

“我们一直在寻找品牌发展的机会,并努力紧随最新市场趋势。当年,波奇碗和寿司手卷在纽约市非常受欢迎,但在纽约州上州暂时没人尝试,所以我们大胆的将新元素带入了罗切斯特地区。” 

Chen 正在攻读市场分析的第二个硕士学位,以Data Driven Decision-Making(数据导向决策)的方法来帮助太极茶发展。他说:“数据导向决策是世界发展的趋向,我们想确保太极茶品牌在这方面也有所成长。”

Tian说,他们的团队每走一步都汲取到了许多经验,并且他们在 RIT 学到的知识可以对太极茶的发展带来帮助。

“我认为RIT 为我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和理论,特别是营销和广告,可以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太极茶品牌。”

“我们对太极茶今天的成绩感到十分高兴,但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将不断努力。”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太极茶的主页:https://www.taichibubbletea.com/,有空去尝尝吧

分类
校友录

CS学长分享求职经历 回忆初入学的“冲突事件” |RIT校友故事

本期分享的RIT校友也是一名CS专业的校友,Victor。Victor学长本科在中国就读,半途才爱上了编程,然后毅然决定来美留学,如今在湾区工作,巧的是,他和妻子从本科相识,曾一起在台湾作为交换生学习一段时间,最后又和他决定一起来RIT,所以夫妻二人都是RIT的校友。他给大家带来实用的留学建议,一段宿舍往事也有意思哦。

【 RIT校友故事 】

Victor 

Victor 

2012年入学RIT 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所在公司】:DoorDash
【职位】:Software Engineer
【工作内容】:主要是作为程序员,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DoorDash软件的各个功能。

RIT入学经历

· 曾经犹豫,最终因为兴趣带入门

· 在RIT读CS奖学金一般挺高

我本科在北京科技大学就读,也是读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大四的时候去台北科技大学交换过一个学期,也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当年是大类招生,前两年都是学基础课程。大三分专业,我选的计算机,只因为当年家人觉得工科专业里面计算机的发展比较快,前景比较好。当时其实我的兴趣并没有这么大,但是机缘巧合到台湾交换了之后,教学模式跟大陆很不一样,让我对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也坚定了这个专业和出国深造的打算。

本科毕业了之后为留学准备了一年,在寻找大学时觉得RIT的CS专业排名高,奖学金也不错(没记错的是,只要GPA大于3 ,就有40%的奖学金),而且罗切斯特的生活成本负担不太大,于是选择了RIT,最终在2012年入读。

Victor学长与同为RIT校友的妻子

留学生活

· CS的学业比较繁忙

· 做助教好处多

RIT校园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但留学的第一年特别需要适应,毕竟所有事情都是新的。幸好当时得到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比如因为我没有车,就带着我去了不少地方。虽然适应的过程中难免有磕碰,但是可以跟外国同学多交流,是一种挺特别的体验。比如你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RIT有很好的中国和外国社团,都是很好拓展人脉的地方。

当然CS的学业压力还是蛮大的,那时候经常熬夜赶作业。我当时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同时我也是助教,可以出入教授的实验室,这也成了我学习的地方。非常建议来读研究生的学生当助教、TA或Grader,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能有额外属于自己的“自修室”。

对于住的地方,学校宿舍我还是十分推荐的,但是要提前申请。第一是便宜,我住的是Rivernoll,每人每月大概400(水电暖网洗衣房全包)。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上学前一两年确实也不需要太大的地方。第二是离学校近,我走路5分钟就到计算机楼,而且这样如果在学校/图书馆待晚了回家也很快很安全。

这里插播一段挺难忘的宿舍“冲突事件”:

“宿舍冲突”

我在学校宿舍住了3个学期,分别和黑人同学,白人同学,和亚裔(越南)同学住。我住的宿舍里有一个单人间,一个双人间。我是住单人间。

记得我和那位黑人同学第一天就起了“冲突”。因为我是国际学生,所以我会比他们早到宿舍。宿舍的规则是先到的可以先选房间,所以我就选了单人间。第二天早上7点多,黑人同学就急促地敲我的房门,说为什么占了他的房间,他在这里住了3年了。我解释了一下原因和官方的信息,他就拉着我要去学校问清楚。我当时是稍微有点慌的,因为他们全家都来了(帮他搬家具),他也很生气。但是最后我们到了学校宿舍管理的地方,说清楚了之后,就没事了。他其实是个很nice的人,平时也非常喜欢跟我交流(因为我是CS的就老让我帮他修电脑 = = )。

在校时加入RIT华人篮球队

实习与就业

· 就业两条重要的路:实习转正,内部推荐

我很建议大家积极地找实习,而且在RIT也比较方便找实习。每年的Career Fair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RIT的优势在于实习工作机会,业界都是有名气的。Career Fair规模也很大,即使面试没通过都可以获得很好的经验。

CS的专业对口性非常强。Career Fair里大部分的公司都会在招CS的学生。只要准备好就有很多机会。CS课程(BS+MS)对职业发展和规划都很有帮助,业界都很认可。我觉得在美国的话,就业还是看面试的实力,学校排名高低等占比不算非常大(除非是真的最有名的几十所)。

毕业以后我先是在罗切斯特Celero Software(现在叫Calero-MDSL)做Software Engineer。我是在这家公司先做的带薪实习,然后顺利转正。前后一共工作了大概4年。这家公司是本地公司,是提供Software Solution给大公司帮员工做电信Invoice Processing的,在本地是龙头企业。

我抽到了H1b,而我从一开始就希望以后在湾区(硅谷)发展,于是开始计划跳槽,而且湾区对cs专业的机会也更多。

当时是找朋友帮忙内推,就顺利进入了DoorDash。我在这里的职位仍然是软件工程师,工作也完全对口,工作内容我也非常喜欢。

希望留美的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

  1. RIT的总体名气虽然没有很多大学校大,但是综合水准特别高,特别是实习率,我的亲身感受也是这样。同时也比较容易申请,专业课程过硬,城市比较peace,都是对留学有好处的。
  2. Rochester地理位置其实不错,离多伦多,纽约这些大城市也不算非常远。
  3. 实习工作机会都是遍布全国的,毕业后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城市。
  4. 头一两年可以试试住学校的宿舍。在没有车之前,价钱适中而且上学方便。
RIT校友在西雅图相聚
分类
校友录

“热爱” 比 “进大厂” 重要得多 |中国校友故事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RIT中国校友是上次我们介绍过的在苹果公司工作的张驰学长的同学兼同事。这位学长在决定留学之前在中国曾工作了三年,在一次偶然之下听了RIT的宣讲会了解到图像科学这个专业,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RIT连续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从实习开始在苹果公司工作,顺利拿到正式offer转为正职。

Yansong Liu学长不仅给我们分享了他与RIT的故事,还有对于正在考虑留学的同学的一番真诚的见解。

Yansong Liu
RI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硕士
RIT Imaging Science 博士

Yansong学长2011年开始入读RIT取得硕士学位后又成为RIT博士生直至毕业。目前就职于Apple公司,职位为Senior CV/ML Engineer,负责图像处理和machine learning算法的开发,主要是做自动监测系统,检测和调教所有苹果的显示屏,和所学专业可以说是无缝衔接。

从职场回归校园


我大学本科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自动化,在来RIT读书前,在中国工作过3年,做的是电力系统相关的软件开发工作。想出国学习纯粹是想要寻求一些变化,觉得想要学习新的技术。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想到读什么专业,只想继续读电子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机缘巧合参加了RIT在上海举办的宣讲会,对RIT的电子工程学院影响比较深刻,就申请了。最后因为拿到了奖学金就来了RIT。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我本人对人工智能和图像技术一直比较感兴趣,所以当决定了读博以后,就很自然的选择RIT Imaging Science,原因很简单,因为RIT 的Imaging Science是非常有知名度的。可能在国内的小伙伴不一定清楚,RIT图像科学学院历来是和美国空军和NASA合作做remote sensing的,remote sensing就是遥感成像技术,在整个光学理论和仪器设计都是名列前茅,很自然图像处理技术和ML技术也是业界知名


我申请博士时因为硕士成绩还不错加上导师其实就是Imaging Science的associated professor,申请过程比较简单,听说直接申请的话竞争还是蛮激烈的,最好能提早了解系里的教授,早做联系。至于奖学金,RIT Imaging Science 我基本认识的同学都是全额奖学金,免一切学费,每年还有22000刀的生活费,在罗村应该生活无忧了。当然,除去第一年,后续奖学金是需要你至少做RA 或者TA 才能继续拿的,不过我还没听说过有同学没拿到后续奖学金的,系里老师都特别照顾同学,如果没有找到有funding的项目总会给到解决办法(主要是做TA)。


如果对图像处理或者对遥感技术感兴趣的同学,我是强烈推荐来RIT的Imaging Science学习的,几方面原因:第一是,就像我刚才说的,申请到基本就是全奖,可以减轻来美学习的成本;第二是,RIT在这学科教学质量顶尖,在美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而在中国的知名度还不太高,因此来自中国学生申请的竞争会相对小一些,毕业以后不管是想走学术道路还是工作都有很好的发展。 说到RIT的教学环境,教授都是remote sensing届的大牛,老师教学水平很高,能接触到非常前沿科研项目。系里对国际学生也非常照顾,我是非常满意的。至于罗村的生活,我觉得总体上还不错,不过这里主要是冬天雪很大,平时游玩的地方比较少,对于习惯了大城市各种high的同学会感觉生活有一些单调,但其实这里如果有车的话,可以去附近很多地方游玩,比如水牛城,雪城甚至是多伦多都不远。我在这里结交到了好朋友,生活其实还是很有趣的,另一方面安静的生活也有助于大家专心学习吧。

Yansong学长与太太(RIT商学院毕业校友)
两对RIT校友家庭滑雪合影(四位均为RIT校友)

从学校再次踏入职场

我在RIT期间做过两次带薪实习,一次在NVDIA 做图像质量评测,后一次就是在Apple做图像算法开发实习。因为在业界有很多的校友,所以经常会有校友发邮件直接到系里招实习生甚至是全职工作,我也是两次都是看到了系里发的邮件去申请的实习,也很幸运的得到了实习机会。

读Imaging Science找实习机会还是非常多的,除了之前说的校友邮件,还有很多公司来学校做宣讲会,会有实习机会,再有就是有一些博士项目funding也会提供实习机会,特别funding如果是业界的公司给的话。此外,RIT在罗村也有很好的声誉,所以在罗村其实也有很多当地的机会,虽然柯达破产以后罗村科技产业萧条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比如博士伦,新柯达,施乐等。所以,实习机会很多,如果最后决定要去工业界的话,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同学都会在实习时拿到return offer之后转正机会也很多,包括我自己还有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最后留在了Apple工作。

『 实习完拿到return offer直接转正 』

当时申请到苹果的实习是看到在苹果的校友发的邮件然后申请到了实习,实习完很幸运的拿到了return offer就直接转正了。

目前工作还是很喜欢的,一是工作内容完美的契合了博士期间的学习和科研经验,再者苹果的每一件产品都经过自己算法的检验和调教也是很有成就感!

『 为Imaging Science打个call 』

RIT的Imaging Science在全美是声誉非常高的,在硅谷各个互联网大厂都有校友,其独特的带薪实习制度也是对毕业后致力于去大厂工作的学生非常友好。专业上的优势我在之前也介绍了,就是有理论和众多传感器的科研经验,可以说是站在现在CV/ML科研的最前端。如果你更倾向于学术研究的话,如果你对remote sensing比较感兴趣,那RIT的Imaging Science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与工作团队在一起(最左为Yansong学长)

给学弟学妹的话

我觉得决定出来留学之前,最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因为出国学习是人生一个重大的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足够的热情和热爱,国外单调的学习生活很容易让自己迷失。

第二就是,来到学校之后要积极的和导师交流,因为刚来美国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前两三个月你需要适应全英语的教学,有的同学会突然不适应而导致一开始就很挣扎,其实这里教授都很友好,可以在教授的Office hour有不懂的就去多问。

还有就是,如果来读博士,第一年往往是学习课程为主,但是要多主动的和教授交流,因为每个教授都有自己专精的领域,尽早了解每个教授的funding情况和专业方向,尽早联系自己心仪的导师,因为有时候funding有限,你喜欢的教授和专业方向有可能没有funding或者博士名额,所以要趁早打算!

最后一点就是要多和学校的师兄师姐联系,他们往往会有各自实验室最新的动态,及时了解也会帮助你尽早找到项目开始科研。

『 “热爱” 比 “进大厂” 重要得多 』

首先确定你真正的兴趣所在,其实也不是非得进互联网大厂,热爱比大厂重要得多,职业生涯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最后决定结果的往往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但如果你热爱CV/AI/ML的话,来RIT Imaging Science是开启你职业生涯很好的机会,这里系统的图像科学技术会让你更加热爱这个专业,也会助力你完成加入互联网大厂的梦想!

分类
校友录 综合新闻

RIT校友出演的电影《CODA》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恭喜RIT校友Daniel Durant,他出演的电影《CODA》刚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Best Picture)奖!

《CODA》(系“Child of a Deaf Adult”缩写)是一部2021年上映的成长题材喜剧剧情片,讲述一位成长在听障人士家庭的女孩的成长经历。咱们RIT/NTID 的校友Daniel Durant ’11(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其中出演了其中一个颇具分量的角色。《CODA》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因为这是第一部以聋哑演员为主的电影获得的最高奖项。

Daniel Durant在颁奖礼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很高兴这部讲述聋人和听障人士的影片能被这么多观众所接受,这是梦想成真了!

Durant在此之前也曾获得过众多奖项和认可,包括 2016年百老汇最佳出道作品奖;Broadway.com的“2015-2016 年百老汇音乐季十大最佳演出”;赫芬顿邮报“2015 年 10 大最佳戏剧表演”;Theatremania.com的“2015年最佳百老汇首演”;以及 2014 年 Robby 杰出戏剧奖提名等等。Durant还是洛杉矶市 2014 年聋人宣传月的获奖者,该奖项表彰了他对洛杉矶艺术、聋人和听力障碍社区的杰出贡献。

*本文视频来自abc7.com

分类
校友录

校友故事| 从口罩销售到高端定制服装 创业一年走进纽约时装周

最近一年,一个时尚品牌时尚品牌“Chrystel Anne Fashion”忽然走进了不少年轻女性的视野。这是由一名来自RIT迪拜的校友Clasica因兴趣而创建的品牌,品牌创建不到一年, 便走进了纽约时装周。

Chrystel Anne Fashion的经营并非走的大众熟知的服装品牌的路子,Clasica也并非从设计科班出身,一起来听听她的故事:

我们这位校友Clasica对时尚的兴趣来自她家庭中的多名专业裁缝,尤其是其中一位阿姨,她带领Clasica进入了缝纫行业。尽管这个行业有着浓厚兴趣,她的家人还是敦促她攻读了更传统的学位,于是她选择在RIT迪拜进修商业管理,期待商科的知识可以在未来帮助自己创建一个时尚品牌。

Clasicas 于 2018 年从 RIT 毕业后进入时装学校,然后便与她的姐姐——同为RIT校友的Chyrille Clasicas以及两位好友一起合作,2020年时从销售口罩开始,最终创立了时尚品牌Chrystel Anne Fashion。

Clasicas的品牌目标有三个核心:制作高端服装,坚持零浪费的制造原则,鼓励消费者对自己身材保持积极态度。为了实现这些目标,Chrystel Anne Fashion 提供在线定制服务,买家可以根据品牌主页提供的尺码说明表量度自己的身材,品牌根据买家提供的数据定制服装。这种模式减少了大规模生产的浪费,使得每件服装都符合客户的精确尺寸。

Chrystel Anne Fashion品牌创立仅一年后, 便于2021年2月在享有盛誉的纽约时装周上举办了一场走秀。该系列包括对摄政时代设计的现代演绎,Clasicas以希腊女神的名字命名这些单品,作为鼓舞穿戴者的一种方式。此次活动吸引了著名时尚杂志《Vanity Fair》(《名利场》)和 《Tatler》的注意,两者在其杂志中介绍了 Chrystel Anne Fashion,进一步巩固了该品牌在时尚界的地位。

Chrystel Anne Fashion在2021纽约时装周上展出的服装之一

Chrystel Anne Fashion将在2022年纽约时装周再举办一场走秀。在本次展览中,将包括跨界的合作,Clasicas 与来自RIT迪拜的工程系校友 Moiz Naeem、Gilles Gandia、Paul Suansing 和 Laith Alshuha 合作,为她的设计注入新的创造力。她在 RIT 期间与许多工程师成为朋友,正如她所说,“看到时尚和工程融合在一起,全世界都会感到惊讶。” 除了添加的工程元素外,即将推出的系列中的每个设计都将代表许多人在 COVID-19疫情期间可能感受到的情感。

回忆起她花在商业管理学习上的时间,Clasicas说:“我觉得我比业内许多其他设计师更有优势。”

Clasicas从商科毕业,然后投入到服装行业的故事反映出了“专业”与“兴趣”结合的成功,她品牌中融入的鼓励女性自信的意念也让这个过程添上了一层社会意义。祝福Clasicas!